• 协同办公系统
  • 个人服务中心
  • 电子邮件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书记信箱、校长信箱

首页

财大故事

首页 > 财大故事 > 正文

人淡如菊开杏坛——专访河南省特聘教授李冻菊

作者: 文/李响、魏雅琳、林欣雯、郭大鹏 图/郭大鹏 发布时间: 2023-10-08 浏览次数:
分享:

从住处到办公室是15分钟,一天3个来回……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统计与大数据学院的李冻菊教授都会像钟摆一样,有规律地往返于住处与办公室之间,一年四季,除了到教室上课或者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外,极少间断。

对李冻菊的采访,正值仲秋时节,校园里橙红橘绿,秋意正盛。


李冻菊在参加学术会议


“我有一个习惯,进了工作状态就出不来”

“真是不好意思,采访往后拖了几天,实在是翻译书稿中间没法中断,昨天刚提交到出版社。”和李冻菊一见面,她便边表示歉意,边招呼笔者坐下,随后打开了话匣子。“我有一个习惯,进了工作状态就出不来,要是打断这个节奏去做其他事,我实在是做不到。”

熟悉李冻菊的许多老师都知道,她常讲一句话:“搞科研要‘在状态、不出来’。”意思就是把时间投进去、让心思沉进去。为了保持这个状态,她每天工作12至13个小时,连续几周想办法排除一切干扰,工作告一段落后再去处理一些其他的事情。“我非常喜欢这种状态,在状态的时候效率非常高,脑子里时常有东西,很充实,不会感觉到虚度时光。”

“那给学生上课,会不会打乱您的节奏?”面对笔者的疑惑,李冻菊笑答,“那倒不会,对我来说,教学和科研实际上是一回事。大学老师和中学老师的最大区别,大概就体现在科研对教学的驱动。我们哪怕是常年讲一门课,也要把科研中的所思所得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而且和学生互动,也往往会给我带来灵感,对做科研大有裨益。”

李冻菊常说,“科研工作是个苦差事,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才能出成果。”2003年“非典”期间,李冻菊和博士后导师一起在某地监狱管理局做调研,调研活动持续了八个月。这八个月里,李冻菊带领团队进行了方案设计,实施问卷调查,面访业界专家、局里高层和基层人员等一系列工作。最终,这个项目得到高度认可,研究成果对监狱管理局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冻菊在做科研工作


靠着这种“在状态”的韧劲、“坐得住”的静气,李冻菊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她是河南省特聘教授,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担任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年连续主持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我热爱统计学,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李冻菊的案头,摆着一本《统计与真理》,这是国际最著名的统计学家之一C.R.Rao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的扉页上,醒目地印着这么一句话。

这本书是李冻菊读本科时买的,已经陈旧发黄,像是在诉说着这数十年的光阴。1987年,李冻菊从郑州大学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就开始走上讲台,至今已经在统计学领域躬身耕耘了36年。这36年,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其间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及博士后进站工作,她都始终沉浸在统计学的世界里,追求统计的奥义,探寻终极的真理。“这些年来,我对统计学的热爱丝毫未减,这个学科、这个专业让我学到非常多东西,我也应该为这个学科、这个专业贡献一份力量。”“我热爱统计学,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持久的动力。”李冻菊如是说。

如今,对统计学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扩展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专业,尤其是在管理、经济和金融领域中日益普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水平,李冻菊尝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秉承“让统计学的应用性更强”的态度,改进教学与科研工作。李冻菊对证券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她将统计与证券投资结合,创立了《证券投资统计分析》课程,并亲自编写了教材。这门课程将知识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深受学生喜爱,选课率常年“霸榜”。随后,该课程同时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开设。

热爱能抵岁月漫长,可慰风吹雨打。当年博士后在站期间,李冻菊同时承担授课任务,她在郑州和上海两地之间往返奔波,时间非常紧张。即便如此,她还坚持带着学生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家创新能力的调查,走访和电话访问了约一千零八十家企业,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对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以及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她的教学和科研也都通过这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带着感情去工作,工作就会很快乐。”采访过程中,每当谈及自己的工作,李冻菊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幸福感,给人一种平和而温暖的氛围。在学校“申博”攻坚的关键时刻,李冻菊主动找到科研处了解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的条件要求,抓紧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结项,紧接着再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发表C刊论文两篇。“在财大工作这么多年,我对学校有感情,只要能为学校作贡献,我不觉得枯燥,也不觉得辛苦。”

李冻菊还非常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我经常翻看学院的教职工花名册,哪位老师最近出了什么成果,我心里都有数。”正如李冻菊所言,相关学科的老师也都时常向她“取经”,她也经常在学院的科研工作会议上对年轻老师传授经验并加以指导。


“把国外好的东西引进来,把中国经济统计的声音传出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国外最新发表了一篇以研究统计指标为中心问题的报告,李冻菊认为这份前沿报告非常有学术价值,对于国内的教学和科研很有意义,于是她将其翻译成中文出版,以便让更多国内学者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相关学科研究。十几年来,李冻菊一直追踪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测度的国内外研究,也因此获批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不光要把国外的优秀成果引进来,更要让国内的成果走出去。李冻菊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做的一项工作,便是翻译国内顶尖统计学家邱东教授的“当代经济统计学批判系列”著作。

“这一系列著作非常有思想性,反映了中国经济统计学界的思考高度与深度,可以说是天花板级别的,所以我要把它翻译出版,提高中国经济统计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了这一初衷,从2018年开始,李冻菊担起了这一系列著作的翻译任务。她从早到晚,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翻译,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校对,丝毫不敢马虎,力求完美。“除了要确保对著作本身进行‘信、达、雅’的翻译外,还必须一一核实作者在后记中提到的需要致谢的相关专家和单位,以确保准确无误。”


李冻菊已出版的“当代经济统计学批判系列”译著


目前,这一系列著作已经翻译出版四本,第五本正在做最终校稿。“翻译过程中,修改九稿、十稿是家常便饭,但是看到译著顺利出版,而且受到国际学界的关注和肯定,再多的辛苦也值得了!”李冻菊的言语中充满了慰藉。

结束采访,已是傍晚时分。笔者与李冻菊离开了办公室,走过校园西南角的一片林荫地。李冻菊告诉笔者,“我每天往返,都会特意经过这片林荫地,虽然多绕了一点路,但我可以边走路边思考,而且这里风景也很好,所以我很喜欢这片地方。”夕阳西下,寥廓的秋日长天下,校园的这块林荫地,树木葳蕤,碧草如茵,而李冻菊每日往返的路边,一簇簇菊花在秋风吹拂下,迎风绽放,馨香正浓。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审核:张睿 编审:刘军 签审:张睿)